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 se戒(2/2)

黄品贤比林珑大一岁,因此年龄计算相当容易。

看得到的好事,倘若是有心人,太平军中便是一所学馆。

可是黄品贤执意不肯看,这可真的是太羞耻了,而且李渔这个人,也很是的了,通篇都是那样的描写,只是开结尾说两句场面话,莫非就可以遮掩过去了吗?终究还是读书人狡猾,将什么都说尽了,最后一句“戒啊”,全都撇得净净,若真是有心警戒,何必说得这样细?总之这本书,自己是绝对不会看的。

林珑笑:“就是提醒戒啊!乃是一个才李渔写的,学问上很大名声的。你不要只顾猜疑,若要晓得一本书究竟说的什么,总要自己来看一看,给你看,真的是好书,你看完了可要快快还我。”

只是黄品贤实在设想不到这书,只看名字就觉得不好,小心地问林珑:“书里讲的什么?”

再往下看,是话本惯常的开篇词,然而越看越是不对,“黑发难留,朱颜易变,人生不比青松。名消利息,一派落风”,这倒是还罢了,到后面“睁看,乾坤覆载,一幅大”是什么意思?纵然不像梅先生温先生那样学问厚,善于品评,黄品贤却也知不对劲,将手里的书快速翻过几页,前面中间最后各挑两页快速读了,登时捂住了睛,将书在林珑怀里:“实在看不得。”

从前在太平军中,哪能想到居然有这样的书摆在面前?四书五经都是妖书,日常能读的,最安全的就是新旧遗诏圣书,还有天王的真命诏旨书,那里面全都是大理,倘若那个时候有人夹带这样的书,自己看到了倒是不会怎样罚,只是那书定然是不能留的,否则便是那藏书的人自己招祸。

林珑见他发窘,便笑:“不要当书来看,这作书的人倒是一番苦心呢,为了警醒世人,特意把里面的事情都写来,也是很豁得了,你瞧最后还说呢,‘天堂之上,地广人稀;地狱之中,人稠地窄’,分明是一番好意。你来看看,很有趣的,已经二十五岁的人,读读这个有什么?”

另外就是读书,母亲说杏姑,认得几个字,心就了,黄品贤以为,也不全是迁怒,读过几本书之后,想法便会有所改变,黄品贤是不觉得自己比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亲们要,只是人若是能够读书,便不会那样无聊,空闲的时候除了打牌、睡觉,还可以读书,打发时间,脑里终究是能够装一些其她的东西。

真的是不忍直视啊,才就写这个吗?从此“才”二字也没看了,今后再见到梅标,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也会写这样的东西。

读书真的是好,那些识字的先生,格外受人尊敬的,士兵都是穿短褂背心,有的还赤着脚,唯独书写先生可以穿长衫,鞋袜齐整,地位不同一般,黄品贤虽然晓得,自己今生恐怕是不能够成为非常有学问的人,只是仍然想读几本书,仿佛只要多读几页书,就能够从原本的黯淡无光之中挣脱来。

黄品贤接过书来,当即展开一看,第一回的标题:止风借事说法 谈事就开端。

林珑将搭在黄品贤的上不住地笑,这个人可真的是,相当正经啊,太平天国的烙印仍然在他的神之中。虽然不是理学大师,不过林珑是以为,长的规矩有好像“存天理,灭人”,都是过于严厉了,把人得不像活人,黄品贤这“全心警惕邪念”的样,就让人有时候忍不住要撩他,况且这么一闹,总算不再是心事重重的了。

黄品贤见他笑得不是很真诚,便又问:“那么为什么叫蒲团’?”

虽然村里人都晓得杏姑极其要,而黄品贤平时看着淡泊得很,可是黄品贤知,自己与杏姑还是不一样的,杏姑只是不想嫁人而已,一心想的是什么来谋生立足,“这一生过一省心的日,也就知足了”,而自己当然也是关心家计的,可是为一个男,黄品贤毕竟多了一不甘,不愿自己的一生就这样默无声响、湮灭光彩地度过,如同地上的泥沙,毫无众之,每一颗沙粒看去都是一样,用温采元的话来讲,就是“泯然众人”。

黄品贤希望自己是不一样的,即使不能够芳百世,成为像三国将军那样的传奇人,也应该有所不同,所以他当初给征军队,虽然起初有些不情愿,后来却也安心,毕竟是与从前那一潭死一般的乡村生活不同的啊,相当的有波澜,无论怎样危机四伏,毕竟是一变化。

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

林珑笑着说:“是劝善的书,让人不要沉溺于财,还是应该及早归正,打坐念经的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