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山河倒转乾坤易.十五(1/4)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下文有大修~

于是时光飞逝了~

自打那日由父皇口中得知了那盘桂hua糕的真相、和其后名为「高氏」的祸患之后,萧宸心底就一直记掛着这件事。

他虽不认为自己有办法解决连父皇都觉得棘手的难题,可相比于从tou到尾都被蒙在鼓里的前生,重来一世、父皇态度上的转变,却让萧宸在倍觉振奋之馀,亦不由萌生了几分「自个儿也该zuo些什么、方得不负父皇如此期待」的使命gan。

所以他开始在间暇时设想起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高氏之患,同时努力回想上辈子高氏一系和镇北军之事究竟是如何落定的……只是前者费了他许多功夫,最后也只得了一个「需得从长计议」的结论;而后者么,上辈子的他被父皇保护得太好,就算长大后多少猜到了那盘桂hua糕十有八九chu自于高贵妃的手笔,也是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了。所以对于高氏的败亡,他只有些许片面且稀薄的印象。

萧宸只记得事情发生在他十二岁那年,先是高如松「暴病shen亡」、接着是bu分镇北军不听将令无旨而动、被继任的镇北大将军撤职查办……最后,shengong中的高贵妃因痛失兄长哀慟过甚一病不起,终至药石罔效鬱鬱而终,只留下了当年才十岁的皇三子萧宜。

前生与高氏相关之事,萧宸能想起来的也就是这些了。

如今想来,虽然他得知的仅仅是最后的结果,但从父皇对高如松的忌惮和誓要收復镇北军的决心来看,高氏兄妹二人的死必然都是存在着猫腻的──an他推测,高如松会「暴病shen亡」,应是父皇收拢镇北军的计画已进行到最后阶段,可仍佔着「镇北大将军」之衔的高如松却仍jian持抗旨拒不回京,父皇不得已之下才不得不放弃了更加光明正大的方式,改而以其人之dao还施其shen,让高如松也经歷一回被「北雁间人」暗害的滋味。

高如松死后,镇北军应当已有大半成功为朝廷所掌握,只有少数原属于高如松的亲信仍未能顺利收服。考虑到高如松的「丰功伟业」,继续留着这些人只会徒然给镇北军带来祸患,于是便有了「bu分镇北军」无旨而动意图挑起边衅之事,让继任的镇北大将军得以名正言顺地剷除高如松遗留的心腹,让整个镇北军得以彻底落入朝廷的控制下。

高贵妃本就是仗着手握镇北军大权的兄长才能在后gong得势;高如松一死,shengong中的高贵妃自然再无奥援……到了这个地步,就算萧琰不亲自动手,gong里也多的是想让她「病故」的人;其下场如何自也是可以预料的。

与高氏一系有牵扯的人中,唯一称得上难办的,便只有当年才十岁的皇三子萧宜了。

十岁,一个半大不小、怎么看怎么尷尬的年纪。

倘若再小上一些,孩子还不怎么懂事记事,就算是高贵妃亲自教养的,多少还有那么几分扳回来养直了的可能xing;而若再大上一些,十多岁的人,要说与母家的yin谋全然无涉也是极难,要想惩chu1也有个由tou,自然比「十岁」这个不上不下、正卡着一半的年纪要好得多。

前生的萧虽不晓得这些顾忌谋算;可对于萧宜这个三弟,他仍旧不怎么喜huan得起来的。

──当时,因背靠着高氏,在诸子中相对「尊贵」的萧宜自他chu事之后儼然成了诸皇子中的小霸王。饶是萧琰不久后便迎了小楼氏入gong为继后,但因着小楼氏暂无所chu,萧宜的「尊贵」仍是一时无两,行止间也直将自己当成了无名的储君看待──这多半是高贵妃guan输给他的──甚至就连面对诸皇子里shen分最高的萧宸时,也不曾在这位嫡兄面前收敛多少。

事实上,儘guan萧宸因ti弱而shen居简chu、同三弟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可或许是高贵妃在教孩子上确实「颇有一tao」、将某些观念guan输得太过彻底,萧宜在「懂事」前便对萧宸时有不逊之言;「懂事」后虽学会了在表面上装装样子,言词间却仍多有怜悯寻衅之意……他对备受萧琰chong爱的萧宸尚且这般,对其他几个兄弟的态度自然更不用说。也因着如此,高贵妃「病故」后,帝王虽未对这个三子zuochu任何chu1置,仍居于内gong中的萧宜却很快便陷入了孤立无援、人人喊打的窘境,直到十六岁那年因牵扯进萧宸之死彻底被帝王厌弃,就此剔除宗籍贬为庶人,带着几许钱wu被逐chu了京城。

依照萧宸对父皇脾xing的了解,考虑到昔年「皇嗣案」发生时、萧宜不过是个连事理都不怎么明白的四岁小儿,便是这个yin谋的直接「受益者」,萧琰也不至于因此将其定罪……许是因着这班,儘guan其后数年间,萧宜已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