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父子相疑变luan生.二(2/3)

而最终得到的结果,让萧宸一方面有些庆幸、一方面却也矫情地有些失落。

──此次府试,岐山书院应考的学员一共二十又三,其中十五人榜上有名,堪称是近二十多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届;萧宸化名的「沐昭荣」也是这十五人之一……只是他的假分虽因有潜龙卫安排、于诸般细节上都真的不能再真,可在离京足有千里之遥的昭京蒙混着用一用还好;若真正上京应省试甚至殿试,被人瞧破分也是早晚的事。

这,也正是书院今日明明停课休息了,萧宸却仍在晨练完毕后沐浴更衣准备外的原因。

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以他对父皇的万般依恋,五年前尚且不哭不闹地就此离了京;如今面对准备赴京应省试的友人,纵使心下离情依依,所寄予的也仅会是祝福而已。

但他却始终不曾言向父皇讨要。

而以「沐昭荣」之名读岐山书院、甚至参加制试,则是他诸般决定中最为大胆、却也收获最丰的一个。

===========================简===============

也正是抱持着这样的觉悟,他才壮士断腕地一遭违逆了父皇的意思拒不回京,靠着曾令他恶痛绝的天各一方努力调整起自己的目和事的心态。

最能直观这一的,除了五年前离时便陪在他边的人和护卫外,便非下正在他前领路的小廝安远莫属了。

当然,以萧宸的分,只要帝王对他的如昔,易名应制一事就算暴,也只会成为朝臣们奉承、恭维帝王的谈而已。只是功名本于他

思及因这个决定而收获的、两世以来尚算一遭的友情,和因友人即将京赶考而将到来的别离,萧宸的心绪虽不像当年离京之前那样落落寡,但名为惆怅和不舍的情绪,却仍难免于新萦绕徘徊难消。

在心思最暗抑鬱的时候,他不是没想过安远会否是父皇的线,正暗中观察、纪录他的一举一动好送回京城。但思及两世以来、父皇对他的极尽呵护和,萧宸却终究还是放下了那些因别离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而生不安,让安远以书僮兼小廝的分跟在了自己边。

这些年来,萧宸虽在沉燮手下学得了不少权谋术数,也知晓了组建自个儿势力的必要,却始终不曾真正付诸行动。少数曾用以实践的,也仅仅是最为本的相人观人之术而已。之所以如此,不只是因为他心中对于权力并没有太大的慾望,也是因为更为本的、对于父皇的信任和倚赖。即使近两年因五弟之事、他心中或多或少有那么几分不安,但想到上一世父皇对他的,萧宸便终究还是以「毋忘初衷」四字说服了自己,一如既往地对父皇了全盘的信任。

当年十岁不到的安远,是父皇想着他年纪渐长、特意选来贴伺候他的寺人,据说还是经过曹允亲自调教的,不只手脚麻利、反应灵活,对他也表现得忠心耿耿;若使得上手,将来兴许便是他边的「曹允」……因他不肯回京,父皇便直接遣人将安远送了过来。

──若说在此之前,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达到父皇的要求早日回京;那么自此而后,他才算是真正敞开了怀,开始接纳、周遭此前于他而言仅是过云烟的一切。

两年前,他虽在因素驱使下选择了抗旨拒不回京,但对于父皇会容忍默许、又或不不顾地直接命人将他行带回京城,其实是完全没有底的──如今回想起来,当初会选择那样法,除了单纯的抗议和宣洩心的不满之外,也未尝不是一试探,试探父皇对他的态度……是否仍纵容一如往昔。

毕竟,不说别的,单单他那双与父皇简直像是一个模来的丹凤,就已足够让有心人浮想联翩了;更何况他的假名还挂着一个「沐」姓?这个姓氏虽不若「楼」姓那样打,却毕竟也是今上母家的姓氏……京里心多的人从来不少。不论是朝臣还是那些个世家大族,只要是曾经有幸见过天颜的,面对一个与圣人有六、七分相像,还以「沐」为姓、以「昭荣」为名的人,要猜他的真实分自然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直言,单单他日常事时不经意的一丝态度,就已足够让奉命保护他的潜龙卫们大了。也因此,儘双方平时的不多,默契却相当不错;要想将这队潜龙卫真正变为萧宸手下的力量,所欠缺,也仅仅是帝王的一纸詔令罢了。

父皇没有追究他的抗旨,也没有再提让他回京的要求。除了来信劝勉他好好努力外,针对这件事,父皇唯一的应对,仅仅是差人送了安远到他边来而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