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两世情缠帝闕兴.十七(1/4)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那夜经萧瑜提点、意识到shen边可能存有的隐患后,萧宸便对麾下所谓的「太子党」或多或少生chu了几分疑心和防备。只是他手tou事务庞杂、前线的状况又容不得拖延,故心下合计一二,便将范围侷限在可能牵扯到北疆军务的朝臣当中,让潜龙卫针对这些人展开了he查。

他原只是chu于谨慎才会只凭着几分预gan便zuo此安排,不想潜龙卫方面的结果还未chu来,新一lun的战报里便提到了留守驻军粮草被烧的事儿。

因顾及萧宸立场,萧琰让人在正式发往兵bu的军情中隐去此事,只在给次子的密报中大略提了一提;可即便帝王已充分展现了自shen对爱儿的信任,战报上与先前猜想相差无几的发展,却仍让萧宸瞧得心惊胆tiao,几乎有些后悔起当初同意留下监国的决定了。

他虽不认为自个儿同父皇间的信任会受这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影响,可一想到那些人为了离间他与父皇,竟不惜zuochu私通北雁、洩漏军机之事,即使目下的损失尚不至于影响到征北军的进程,萧宸心中的愤怒,便怎么也难以平息。

对那些枉顾大局、自私自利的混帐,也对疏于防范、让那些人有空子可鑽的自己。

是他想得太过简单了。

他虽不曾仗着父皇的信任和纵chong僭越逾制、恣意妄为,可那份独属于彼此的「记忆」和见不得光的亲密关係,却仍让他在心态上少了几分谨慎为小、多了几分有恃无恐,甚至天真地以为只要他一心向着父皇、并且持shen以正、无愧于心就好;却忘了权势和地位,从来都与「独善其shen」沾不上边,更遑论「乾净」、「简单」等词了。

他的太子之位能够在回京之后迅速坐稳,不光是因为父皇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因为他的chushen──他是中gong所chu、名正言顺的元后嫡子,虽母亲早丧、年幼失恃,却还有shen为两朝宰辅的外公zuo倚仗。嫡子的shen分让他在礼法上无可指謫;外公在朝中的地位则让他不必拉拢人心便有了一帮天然的盟友;再加上父皇全无掩饰的疼爱和倚重,这才让他有了目前看似无可动摇的地位……和日益增加的「支持者」。

但凡他对这些自忖为「太子党人」的势力多费几分心思关注、留意,都不至于落得这样被动;可他一心以为只要自个儿摆正位置、不让父皇有所误会便好,对这些人始终若即若离,连了解的程度都十分有限、自也谈不上有甚么控制力可言。

这事儿虽不是他指使的,可若非他轻忽失察,又怎会无知无觉地任由事情发展到这zhong地步?

若非他与父皇的羈绊非同一般,即使这个案子最终证实了确实是陆氏或其他意图拉他下ma的人离间栽赃的伎俩,他父子二人间也必会留下相当的裂痕……长此以往,即使那些人未再进一步火上添油,他和父皇多半也会因立场、心态的变化而渐行渐远,再不復昔时的亲密无间。

而这样的发展,便只是想想、都让萧宸难受得无以復加。

好在父皇不仅未曾相疑,还在信中安wei、提点了他一番,这才让年轻的太子心情稍定,收拾好情绪后仔细整理、思量起了自个儿刻下的状况。

──无论私通北雁、洩漏军情一事是旁人的栽赃嫁祸、还是那些自詡太子党的野心者所为,单单驻军粮草被烧、征北军中立时便有人怀疑到他shen上这一点,就看得chu那些意图离间他与父皇之徒从中作梗的痕跡了。

问题只在于对方打算zuo到什么地步。

若这些人的目的仅仅是他,即使设计让人私通北雁洩漏军情,想来也会设法控制在不至于影响到征北军安危的程度。否则,若父皇真有了什么万一,无论这些人手上握有的「证据」再多,也很难阻止名正言顺、shen负监国之责的他直接继位登基。换言之,这些人越是想拉他下ma,就越得顾着父皇的安全。只有父皇自个儿察觉了他的「异心」、就此废了他的太子之位,这些野心之辈才能进一步谋取更高的宝座。

至于像几年前的梁王叔那样图谋叛luan……萧宸不能肯定朝中是不是还有其他怀抱着类似心思的人,却不认为四弟背后的陆氏会zuochu如此愚昧之举。毕竟,没了父皇在朝中镇着,在各方势力俱想分一杯羹的情况下,陆氏想拱四弟上位的障碍只会更多;何况yan下正值战时,在这个时候对父皇下手,必然会对征北军带来极大的影响。若领军诸将因此生chu异心叛国、或者征北军因人心浮动亏输大败,只怕十多年的康平之luan便要再次重演,又岂是区区陆氏能够应付的?

想明白这点,一直掛心着父皇安危的萧宸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无比讽刺地。

不guan粮草的事是谁的手笔,有那些一心离间他和父皇的人盯着,想来都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影响。故yan下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理清此事是否真有「太子党人」牵涉其中,才能避免事态恶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