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2/2)

常念望着木制的门,工匠在建造时大概是特意制作显旧的效果,木上的漆沉而灰暗,仿佛真的承受了几十年的风雨打,奈何那经历岁月洗礼的厚重终究是模仿不来的。

也怪刚才那对夫妻自己贼心虚,对着人家的院墙各尖酸刻薄,再加之听途说的那些谣言,曲声一起,自然是吓破了胆。

常念找了张凳,在一旁坐了下来,并不声打扰老大爷。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爷爷已经离不了床了。常念和爷爷最亲,最后的日几乎是他陪伴着老爷走过。老爷卧在床上最喜的就是让常念给他放,一遍一遍,仿佛听到天荒地老也不会厌倦。那神情,与这老大爷只是单纯沉浸在戏曲的中全然不同。乐声起,爷爷原本迷蒙的双就会突然盈起光亮,像迷路的航船突然在虚空中找到了方向。怀念、伤此起彼伏,里的光亮忽明忽灭,忽而就承载不住了,化为两湾。常念想,如果可以选择,这两湾必定是想向遥远的东方。那里是的故乡,是爷爷的故乡,这

匾下方右侧的墙上挂着一张装裱严密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方贴着几个金灿灿的字“‘牡丹园’原照”。常念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当时应当正是“牡丹园”开门上戏的时候,整个中天广场上座无虚席。而这张照片明显是从戏园东面的拍摄而来,由此整个戏园的格局一览无余。常念不由地想到了老宅的那个阁楼。因拍摄技术和距离的关系,戏台上的情景并看不大真切,只隐约可从装束判得是两个女在挥袖对戏。心中升腾起一莫名的受,常念说不上来,但他认定,台上的正是杜丽娘和香——游园。

园中的曲声兜兜转转,宛如寻不到人的杜丽娘,又哀怨地回到了起。常念在中天广场的戏台后面找到了曲声的源——老大爷手里抱着一只老式的录音机,眯着睛,嘴不时地蠕动几下跟着哼唱几句,听得津津有味。

号。牡丹园,是这个戏园的名字,因为这戏园最卖座的曲目就是汤显祖的。这些是常念从门的景介绍的石碑上看到的。

“梦回莺转~煞年光遍~人立小亭院……”

不过,要说这座“牡丹园”是纯粹的山寨版也不尽然。除了这脚下的原版地基,常念很快在中见到了仅剩的两件历史的遗

穿过门,一打就能看到悬挂在中大门上方的那块门匾。整块门匾就像是一位刚从火场逃生的老者。匾上有着好几裂痕,“牡丹园”三个字被熏得发黑不说,最下方更是一线明显的焦炭了。大概鉴于这是实打实的文,所以并没有给它上新漆,就这么灰黑脸地架在门上方,注视着每一个的人。

石碑上还写,这座戏园曾在抗战期间被炸毁过一次,还炸死了日军的一个小队,大小也算的上是个抗日的“英雄”了。于是,赶着文化和缅怀历史的,镇民们兴冲冲地把这里拾掇了一番,在原址上重新照着样地“临摹”了一座“牡丹园”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