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5(2/2)

下这个男人,是个陌生人,就不必打起神,像应付战斗般去斟酌;自己穿得那么严实,也无需担心被认来的麻烦;陶清风一时放松,也忘记思量“说人话”了,“在下真的无妨。敢问兄台,陶馆是何人所建,望乞不吝赐教?”

恩科便是在正常的三年科举间隙年份,开的“加试”,增加了仕机会,科举愈多,便愈有读书的风气。在封建皇朝中,不失为积极的选贤之法,所以陶清风会把这倾向和治世联系在一块儿。

陶清摇摇,他可不想被当成病人,再带到那是光怪陆离的机的地方,便随意地转移了话题。

他刚才无意间握了对方的手,现在对方也无意握了自己的手,虽然都是大男人也没啥好尴尬的,但总觉是不寻常的巧合。

陶清风听起来十分亲切,对他说的也很兴趣,便顺着:“崇安皇帝加开恩科,又修建书院,造福读书人。难怪这一朝的清平治世,能持续那么久。只是,为何要叫陶馆?有什么典故吗?”

陶清风一怔,这几天和人打,还从来没听到有人讲话如此书面化,哪怕是留学材的丽莎,说话也很简洁直白。如果陶清风呆的时间久一些就会觉得十分不寻常,可是他此刻放松神经,没有想太多,只是单纯觉得:原来在这个时代,也是有这人的。

陶清风刚从这里醒了一天,机能不熟悉,信息量又大,时有发生。陶清风听他这样一说,立刻觉得四肢僵冷,手脚有些不听使唤起来。之前他都忍了下来。去参加采访也是,和丽莎去吃饭也是,他不能辜负重活一次的机会。

陶清风很幸运,在他家乡,偏僻的南山里,就住着一位退隐致仕的大儒徐棠翁,恰好看中他的资质,破例收为关门弟教导,陶清风才能一举中甲。

但是陶清风对面那位男神微微闪烁,用清晰的声音回答他:“微开之言,仅作参考。陶馆是崇安皇帝二十年开恩科时,敕令礼监在全国各地建造书院。延请天下大儒,广开西席,无论低贵贱,只要是勤学士,都能书院读书。”

徐棠翁很兴,他知陶清风世伶仃,朝廷里更无人关照,能够钦,便以为朝野风气有所改。于是徐棠翁接受了当地县丞推荐山。佑光皇帝得到消息,派人邀请徐老京讲学。

如果换一个人,就算听得懂这句话,估计也会啼笑皆非。谁会这样说话,真是好笑又奇怪。

徐老桃李成蹊,从前的学生不少都在京师当了大官,只不过以前老师隐世,不好来往。他们听到消息,闻风而动,逐渐拧成一势力。在京师左近有了名气,称为‘

“你的手太冰了。”那个男人顿了顿,语气透着一礼貌的关切。

去,一边说:“还给你这本……”他递过去的角度是侧的,对方的目光还瞟在刚才的上,接过来的时候一不留神,连同书脊握住的还有陶清风的手背,陶清风只觉得被一团火炭般的掌心包住一瞬,又俶尔松开。

第12章遇到了学术大佬

想到自己所在佑光一朝,寒门学仕途径还十分艰难:名宿大儒们要么炙手可,门若市;不是普通读书人家能够肖想的;要么便躲山避世,更难寻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