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86(2/2)

过分谨慎的法让年轻的太少了许多与可能的嫌疑之人锋试探的机会,但有太卫队在明、潜龙卫在暗,再加上那些向他示好的官员富们言词间或多或少透的蛛丝迹,情报相加,即使萧宸在这方面的本领仍未磨练到若观火、明察秋毫的境界,也凭借着过往的学习和沈燮的指摸索了个大概。

二来,以掘毁大堤作为敛取钱财的手段,就算真能藉此获得暴利,也不见得就能抵得过此事带来的风险。尤其父皇对这类事情恶痛绝,一旦粮价走,必然会设法平抑粮价,并下旨彻查背后是否存在人为纵的可能。当投和风险远大于所能得着的利益,又有哪个商人会蠢到这样损人却不见得真能利己的事来?

在萧宸看来,幕后之人之所以行此险着,十有八九是为了政治目的。

萧宸这么本只是为了釜底薪、在婉转表达态度的同时彻底绝了那些人的念想,不意名册公布后,却反倒在那些不知内情的瑶州商贾富绅之间掀起了一捐款……寻思着多募一分善款、国库便能少一分支,考虑到日后的北伐大计,萧宸便也就将错就错,来者不拒地接受了这些瑶州富的「善心」。

往小说,瑶州生变,无论最后调查的结果为何,邢瑜仕途受阻都是必然的结果,其他势力──比如陆氏、容氏等世家门阀──便也有了竞争上位的机会。届时,就算首辅之责多半还要落在沈师上,可一个相位所能牵扯到的利益,确实也足以让人这等疯狂的事儿了。

不过意动归意动,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的。所以这些日来,即使瑶州一带无数官员富商都想上太一步登天,可对于那些千方百计投帖邀请他赴宴或外游玩的帖,萧宸却都着自己下了心底亲前往试探的冒险想法一概选择了婉拒;平时则不门则已、一门便必然是前呼后拥、护卫无数,绝不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手伏击的空隙。

至于那些或明或暗送到他手上的人和财……前者他一般直接打发回去;后者则直接被他当成了善款,造册列名公布后直接将钱财回馈乡里、救济百姓了。

更甚者,正如他抵达连宁县前就曾一度设想过的: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为了安抚人心并查明真相,以父皇一贯的行事作风,差遣心腹之人前往瑶州善后同样是可以预期的事儿。若有人以此为饵埋伏设局,他和沈师需得面对的便不只是哀鸿遍野的受灾民众,更有那正潜伏暗中、图谋不轨的不明势力了。

势力。反过来说,若一个粮商有能力策划并施行此举,这个粮商,也绝对不会只是单纯的粮商。

明白这,萧宸一方面对自个儿此前亟离京的莽撞有些懊悔,一方面却也给此事勾起了几分雄心壮志和跃跃试,想着若能亲自破解谋、揪幕后黑手,倒也不枉他两世经历的诸多磨历,和父皇与沈师的尽心栽培了。

因萧宸此次自请外的真实原由不足为外人、说是心血来都不为过,无论幕后主使者为何,最开始的目的必然都与他无关。只是有上一世的经验在,他也不会因此就认为自己安全无虞了……毕竟,如果对方的目的真是争夺权位、颠覆朝纲甚至图谋叛,他这个自己罗网中的太,无疑都是最好的诱饵兼筹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