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98(2/2)

等老教授仔仔细细的讲完各个方便的注意事项,下台后,就有人上来通知中午休息一小时,给大家吃饭或者巩固上午的指导内容的时间。

说白了,农民的讲解更接地气,没有那么多理论上的东西,都是从实际经验总结来的。

这样一天下来,从理论和实际经验两方面指导下来,虽说大分人还是似乎有些有听没有懂的觉,但多多少少心里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了概念,等到真正遇到时,再想起这次听过的指导,也就能应对自如了。

又从背包里掏一小瓶腐,每人夹一块就光剩汤了。

不过说了没几句,下午的指导就开始了。前前后后一共请了六位老农上台分别讲了不同类的作植生长时的特理方法,不同于老教授的指导,真正的农民们在应对何情况时,对策更加实用,甚至有的应对方法没有任何理论依据,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却也格外好用。

宁启言他们自然也带着粮。因为地里的活暂时完了,他们三家就没再凑一起吃饭,所以粮也是各家自己的。

下午四多,指导全结束,宁启言放下手里擎了大半天的本,动了动僵的肩膀。

在场几乎没人起离开,大多都是掏粮垫垫肚。前后就一个小时,本不够他们回家的时间。

整个上午一连将近三个小时,不止是宁启言他们三家上报预计植的玉米、土豆和地瓜,就连政府不主张市民植的稻和小麦等作老教授也分别讲解了植的顺序、注意事项、可能会面临的情况。还有一些北方常见的蔬菜,老教授也大概讲了下如何植。

其他人都以为他聪明,手脚协调,才这么快抓住要领,其实说起来,宁启言也是了三年地的老手了。

也正是因为上辈的劳作,之前下田的时候他上手的速度比杜程还快,不用几天就找回以前挥锄觉。

之前老教授讲的好多地方他听着都云里雾里的,这听都没听明白,更别说后天开始下了。

连汪洋他们三个孩都赶不上,他也就能跟董文安互相鄙视一下。

宁启言对杜程微微摇,虽说肩膀有酸,但总比之前锄地的时候轻松的多,过

十二个咸鸭分给大家,一人一个。宁晓文的手艺好,腌的咸鸭各个油,不是抹在馒上,还是就着饭团,一下去,满嘴咸香。

吃完饭,喝,汪洋就举着小本跑到宁晓文旁边。

相比汪洋和白诚毅两家人直接的饭团,宁启言则是和宁晓文一起蒸了好几锅馒带着。

相比曾经宁启言听过一次的指导,虽然侧重的作不同,但内容上大同小异。看着旁边正奋笔疾书的汪洋他们,宁启言不过是倚着杜程,本不需要去记录。

白诚毅他们先下了屋,胡见宁启言有些不舒服,伸手帮他,“先持下,回去我帮你。”

不过再熟练也没用,力是伤,对此,宁启言已经彻底自暴自弃了。

再多的理论,也没有他真正经历过的有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