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变强大,也只需要一个契机。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个老太太来找过我之后,又去找的你。没事了,都已经解决好。不过还是让我有点诧异,解决起来,事情居然会变得这么容易。”
原来,那个老太太直接跑到秦冬青上课的教室去闹腾,秦冬青正在黑板上板书,突然就闯进来,朝她扑通跪下。
说的那些话也和宋清清听到的差不多。
秦冬青当然也不会理她,而是让其中一个学生去通知保卫部,报警。
一听到秦冬青说报警,那老太太一下子从地上蹦起来,骂骂咧咧地走了。
教室里安静下来之后,她为耽误学生几分钟而道歉,然后继续讲课。
这之后,她也没有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该干嘛干嘛。
下午下班后,秦冬青也照常回家,刚离开校门口,突然被几个人拦住去路。
这几个人对于秦冬青来说也算是熟人,其中有一部分宋清清也认识。
原来他们是秦冬青教过的学生,有些是之前在机械厂的子弟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些是实验中学的学生。
他们出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和秦老师重新搞好关系。
之前,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曾经陆陆续续找过来,只不过都被秦冬青三言两语回绝掉。
客观地说,这些学生之所以能够到京城来上大学,有秦冬青的一份功劳。她虽然是教数学,但是英语方面毫不逊色于当地的英语老师,并且她特别擅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一个目标,为那个目标而努力。
也正因为如此,十年前恢复高考后,机械厂的子弟学校能够超越市里其他的高中,成为当时的佼佼者。
接下来的两年,也是如此,秦冬青带的班级成为子弟学校升学率的保障,而全市的大学录取人数,有一半都在机械厂。
哪怕秦冬青取得这样的成绩,子弟学校给她的待遇依然没有提高,主要是因为她家庭的原因。甚至有些学校领导和家长还觉得,让秦冬青在这里当老师已经是给她最大的恩赐。
这也让实验中学看到了机会,通过教育部门直接发调令,把秦冬青调到了实验中学。
直到秦冬青从子弟学校调走,机械厂那些所谓的家长才后悔莫及,只能让孩子努力学习,考进实验中学。
不过对于秦冬青来说,换了个学校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家长都是一个样。
有什么样的家长通常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后来学生们纷纷考上大学,能够真正感恩秦冬青的其实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