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86(2/2)

李绮节的绣庄恰逢其时,今年又添置了一批新织机。

这幅雄报晓图就是她们的成果,模仿的是时下最为名贵的缂丝织造。

可她知技术要啊!

李绮节低想了一阵,“金蔷薇是不是想打听绣娘

有些人家宁愿倾家产,也要买上几件面新衣,穿去显摆。

为了避开风,她已经把绣庄迁移到乡间的茶山上,外人无从窥探。

里间只一支蜡烛,朦胧的灯光下,座屏中镶嵌的雄报晓图看起来犹如雕琢缕刻,笔淡雅,生动活泼,寥寥几笔勾绘的篱笆架前,一只绚丽雄壮的雄站在黑漆虬曲的树枝上,引吭啼鸣,朱冠火红,羽蓬松,神骏威武。

孙天佑转过,把散的长发随意挽成个团髻:“我认得这上面的绣像,是从你名下的绣庄卖去的?”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过惯了安稳日,老百姓们渐渐开始摒弃开国初期的淳朴作风,彼时,南方江浙一带已经兴盛起炫富风,上到家财万贯的富商,下至穷苦村人,都争相购置华贵新衣,官员们攀比各自的衣着风度,男人们的衣袍样繁多,纹饰鲜艳,比女人们还讲究。

只要绣娘们能模仿两三分,赛过市面上的其他民用织,就够李绮节喜了,赚钱不分贵贱,和那些一寸一金、供不应求的昂贵织比起来,中等货也是盈利大

打起蓝布帘,把一架红木框宝瓶形漆地百宝镶嵌雄报晓图座屏抬到步床前。

酒坊、球场里的雇工大的是力活,把女童们送到那边工不合适,正好镇上有家绣庄急需脱手,她便以低价买下。几个签过契书的绣娘是当地农妇,勤劳本分,不需要另外搜寻绣娘,她托人从南方购置一批新的织机,转就把绣庄重新经营起来。

李绮节

李绮节连朵桃都绣得歪歪扭扭的,缂丝那尖手艺,她当然不会。

她们家的绣件算得上是价廉——既能满足装夸耀的需要,又不用把家底掏空就能买得起,所以那些中等人家很钟绣庄品的绣像。

金蔷薇的消息真灵通,说来也是真巧,白天她才让宝把朱盼睇和朱家几个小娘送到绣庄去,夜里金蔷薇就给她送来这架绣庄卖去的雄报晓图。

好的缂丝织都是贡品,只有达官贵人家舍得穿或是当摆件。

座屏应该是买走绣件的人自己的。

女童们无依无靠,知只有学会本事才能不饿肚,跟着绣娘们学手艺时一个比一个刻苦,如今已经有好几个能独当一面。

李绮节一脸错愕,“这座屏……”

和云锦一样,缂丝成品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誉,一幅的缂丝绣屏,往往可以卖几千两银的天价。

她并不奢望绣娘们看过她下发的册后,上能学会缂丝技艺——学会了她才要疼呢!天底下手艺最妙的匠人全在南直隶的各大织染局里,南京的神帛堂、供应机房直接受京师辖,供应廷每年所需的丝织用品,小老百姓敢把堪比贡品的织去贩卖,纯粹是找死,当然不是说律法不许,而是那样会招来织染局官员的嫉恨,以致于惹祸上

重之后,她懒得再费那个心思去揣度金蔷薇的用意,金蔷薇持要送,她就大大方方收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